【衣索比亞在紐約】
#飼養管理
#保育教育
#混養
赫然發現似乎沒發過以混養為主題的貼文
所以在做為開頭的本次
勢必得來談談我心目中的混養典範
Bronx Zoo的Baboon Reserve(狒狒保護區)
Baboon Reserve的主角
是大家較不熟悉的獅尾狒(Theropithecus gelada)
一種野外形象經常因為高山狂風而披頭散髮的瘋子
大概也是吃素的動物中
行為舉止最霸道的一種
獅尾狒的部族
數量有時可以達到數百隻
且因為牠們屬於Fission–fusion society的社會結構
群體構成變化頻繁且曾經形成3個以上的亞群
並且團體中也常有內鬥出現
甚至會出現欺騙與知法犯法的行為XD
簡直可說是動物行為學家夢寐以求的研究對象
相比這些亂七八糟的狒狒
展場中的另外兩種動物可就安分得多
岩蹄兔(Procavia capensis) 大不了發出一些悉悉簌簌的放哨聲
加上偶爾賣個萌
努比亞羱羊(Capra nubiana)頂多也就在繁殖期鬥鬥角
基本不會有太出格的行為
活動範圍也穩定不少
形成一種「蹄兔在前,羱羊在後,狒狒穿插其中」的有趣景象
同時有著獅尾狒、羱羊兩種對草皮殺傷力極大的動物
Baboon Reserve卻一年四季維持綠草如茵的樣貌
除了2公頃的超大面積給予草皮足夠緩衝時間外
(2公頃大概就是一個新竹動物園的大小)
據說開放初期還安排了研究生
觀察動物對不同草種的利用狀況
做為後續草場維護的參考依據
除了草皮之外
展區內也種植了不少衣索匹亞的原生植物
大翅薊(Onopordum)、火炬花(Kniphofia)等植物裡裡外外營造出了沉浸感
配合展場外圍各種「非洲風格」的展示品
讓遊客身歷其境的體驗衣索比亞高原瑰麗的生態系統
此展區於1990年中開放
至今仍是動物園行業關於混養的重要指標
可見其當時對遊客帶來的衝擊力道
以緩坡地形塑造動物棲息地連綿無盡的感覺
在當時也是發人深省的創舉
(雖然這樣的坡度對羱羊而言太小兒科,沒有施展的空間)
但即便是這樣跨時代的團隊
也無法阻止種群因缺乏新血補進而衰落
獅尾狒雖然在近年久違的繁殖了一隻幼仔
整體數量仍遠不比從前
而其他的美國動物園也因為沒有飼養獅尾狒而難以提供援助
這帶出了一個觀念
「獨有無法長久」
動物園與水族館必須依賴頻繁的交流才能讓族群永續且合乎動物福利
和其他行業一樣
閉門造車往往不能導向好結果
面對全球化的現代社會
新時代的動物園要怎麼調整以往的經營方針
值得我們大家共同關注